【新聞發布②】關于2020年上半年全省裝備制造業發展情況的通報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7-22 17:23:01
6月份,全省裝備工業上升明顯,8個重點小行業均呈現增長態勢。上半年,裝備工業同比降幅逐月收窄,從經信系統調度的重點企業運行情況來看,1-6月份裝備工業產值實現轉正。1. 防疫裝備市場降溫,相關企業轉向主業。隨著國家商務部醫療物資出口“白名單”政策的出臺,醫療及防護用品設備的需求降溫。上半年,富田精工短時間內研制成功高速口罩生產線,目前已交付70余臺套。本月以來,富田精工、恒昌機械、38所博微太赫茲、知常光電等企業都轉入主業經營,富田精工、恒昌機械的紙尿褲、衛生巾等設備出口狀況逐漸恢復。2. 軌道交通裝備持續高增長。浦鎮龐巴迪的海外訂單旺盛,5月26日,首次向泰國交付APM車輛,比原計劃提前一個月。合肥今年四、五號線主體施工即將完工,軌道交通車輛進入生產階段,合肥中車產值增長近50%。1-6月,滁州盛世高科城軌配件訂單穩定,復興號動車組升級改造項目的啟動將為企業帶來持續增長。3.機器人行業穩步發展。6月實現產值33.2億元,同比上漲18%,1-6月機器人行業總產值約163.2億元,同比增長5.3%,發展持續向好。1-6月份,埃夫特實施兩輪驅動戰略,不斷加大新產品研發,經營狀況持續好轉??拼笾悄懿粩嗉哟罂萍佳邪l投入,自主研發的汽車自動化生產線逐步趨向高端市場。4.環保、農機、電工電器、工程機械、機床等子行業均實現穩定增長。環保裝備方面,威達環保除塵和脫硫設備訂單當前已經創下歷史同期最好成績,越南等東南亞國家市場快速增長。6月份,云龍糧機、神健糧機等農機企業,皖南電機、六安江淮等電機企業增長均超過20%。工程機械方面,合力叉車今年前5月的產量已經達到去年半年的產量。6月份,重點機床企業的增長率均在10%以上。一是聚焦“三首一?!保С盅b備研制應用。牽頭起草了《關于支持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軟件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以省政府名義發布,并配套起草了《三首產品評定管理暫行辦法》和《三首產品評定機構管理暫行辦法》,及時組織開展了政策宣講活動。開展了2020年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需求清單的征集工作,經專家評審篩選后,發布了400余項研制需求,并啟動開展了2020年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申報工作。4月份組織了富田高速口罩機、奇瑞負壓救護車、38所無接觸測溫一體機等疫情防控裝備在央視集中宣傳。二是貫徹產業政策,促進行業健康發展。重點開展了兩項工作。第一是穩步推進鑄造產能置換工作。為貫徹三部委《關于重點區域嚴禁新增鑄造產能的通知》(工信廳聯裝〔2019〕44號),對全省1300多戶鑄造企業的產能進行了摸底排查,會同發改委、環保廳及有關專家對各市縣區鑄造產能的真實合規性逐一審核過堂,基本摸清了全省鑄造產能的家底。同時,加大與工信部、中鑄協和江浙等省的溝通聯系,正在穩步推進我省的鑄造產能置換工作。第二是大力推進機器人產業發展。落實機器人產業規劃和政策,開展了2019年度機器人產業發展項目的現場核查、專家評審、項目比對等工作,完成了政策兌現前期工作。啟動了2019年度省政府機器人產業發展考核工作。上半年,全省累計生產工業機器人7500臺,同比增長7%。三是強化調研調度,力保產業穩定運行。建立行業數據庫,共篩選億元以上裝備企業1300余戶,并按行業管理分類,將裝備行業分成機器人、工程機械、軌道交通、電工電氣等8個小行業;加強企業實地調研,對調研的重點企業實行了臺賬式管理。一是深入推進智能制造。加大省級智能工廠、數字化車間培育認定的工作力度,確保完成200個的年度目標任務。按照省里統一部署,開展智能制造產業專題調研,形成調研報告。按照廳里統一部署,開展十四五智能制造發展規劃的編制工作。根據疫情情況,適時召開全省智能制造現場會,完成全省智能制造案例選編工作,為重點行業建設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提供借鑒參考。二是貫徹“三首一?!闭摺?/strong>圍繞細分行業、重點企業、新興企業,繼續完善裝備企業臺賬,加強運行監測分析。及時調研高端裝備制造企業,了解企業情況,進行“三首一?!闭咝麄鹘庾x和貫徹落實。及時組織開展2020年度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認定工作,編制《安徽省“三首”產品推廣應用指導目錄》(2020年版),引導各行各業采購使用,確保完成研制200個高精尖首臺套裝備的目標任務。會同蕪湖市召開第九屆全省裝備制造產品(蕪湖)產需對接會。三是夯實機器人產業鏈。持續貫徹機器人產業規劃和政策,第一,聯合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組織第二批機器人企業在省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掛牌,爭取今年掛牌企業數有較大增長;第二,啟動2019年度全省機器人產業發展考核工作。第三,聯合發改委、市場監管局等部門開展2020年度機器人專項的申報工作,瞄準延鏈補鏈強鏈,支持一批重點項目。第四,進一步發掘工業機器人應用點,及時召開產需對接會,確保完成全年推廣應用6000臺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