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關鍵在融合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7-29 14:38:31
摘要:
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讓農業發展與現代化的市場對接,需要的正是具備現代技術、現代思維的新型農民
從廣州市驅車一個多小時,就來到了地處粵北的清遠山區。日落時分,西望一片煙霞,山色掩映其中。對于久居城市的人來說,這里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對鄉村來說,鄉村旅游拓寬了致富奔小康的道路。市民的需求和鄉村的發展,在此交融。
很多開車的人知道,城市和鄉村的區別之一,就是手機導航軟件的精度。越是大城市,定位精度和導航路線的優化程度越高,到了鄉村往往就差一些。然而,筆者乘車行駛在清遠鄉間的道路上時,發現導航軟件的規劃路線相當精準。翻越一個個山頭,穿過一條條小路,準確抵達目的地,這是一個以經營旅游業為主的村子。精準顯示的路線和精確的用時,體現了導航技術的日益發展完善,也說明這條出行路線的受歡迎程度。當地村民說,將來還要在路口進一步完善指示牌,在電子地圖上也要做好標注,讓導航更精準,為更多自駕出行的游客提供便利。
在清遠采訪,不論在城區還是鄉村,時不時就能看到這樣的標語:破解城鄉二元結構。在清城區新橋村黨總支書記吳燦開看來,破解城鄉二元結構,讓發展的“導航圖”更精準,就要讓更多的城里人愿意到鄉村來旅游、消費。這既是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也是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之舉。為此,新橋村近年來不斷發掘本地旅游資源,努力建設“新橋十景”,吸引游客前來。村里還和一些知名企業合作,打造種植、采摘、旅游、住宿等為一體的發展模式,讓產業更興旺、設施更完善、游客更滿意、村民更富裕。在村民眼里,新橋村的村容村貌已經和城市小區沒有什么兩樣。
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還要讓村民留得住。對村民來說,城市和鄉村發展的不平衡問題,很具體地體現為每年春節期間,家庭討論的中心話題:開年是去城里掙錢,還是留下照顧家?以往,迫于生計壓力,很多村民都要去珠三角的城市打工,一家人聚少離多。如今,越來越多的村民選擇在家門口就業。“修了路燈、通了公交車,出行、孩子上學都方便了。”在清遠市連樟村的村民看來,路燈、公交車這些以往只能在城里看到的設施,是小康生活的重要標志。村里建起的扶貧車間、農業科技示范園,讓村民的收入不比在城里打工少。去城市還是留在家,不再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以前,市民和村民的差別不僅體現在收入上,也體現在技能上、理念上。采訪過程中,最令筆者感到吃驚的,是當地干部群眾的互聯網思維、新媒體素養。比如清遠市水西村的“鄉村新聞官”劉逢明,講起網絡直播頭頭是道,用起新媒體來十分嫻熟。通過互聯網平臺,當地的土特產品找到了更多銷路。為了讓貧困戶也能掌握最熱門的電商技能,當地政府推出了全程免費的專業培訓項目。事實證明,有了足夠的吸引力和正確的引導,五六十歲的農民老伯也能掌握電商技能。打破城鄉二元結構,讓農業發展與現代化的市場對接,需要的正是具備現代技術、現代思維的新型農民。
習近平總書記2018年在廣東考察時強調,要下功夫解決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力度更大一些,措施更精準一些,久久為功。如今,在清遠市,連接廣州和清遠的廣清城際鐵路建設已近尾聲,預計今年10月底開通。屆時,從廣州北站到清遠只需25分鐘。城市和鄉村的界限進一步消融,粵北和粵港澳大灣區走向融合,城鄉發展、區域發展更加平衡的廣東畫卷,正在徐徐拉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