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強的她,花甲之年登南極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08-31 17:13:29
摘要:
李浩敏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古植物學家
籍貫:北京市
院校:前蘇聯莫斯科大學地質系
成就:主要從事新生代古植物學研究,在對中國國家南極科學考察隊采集的化石標本研究中發表多篇重要論文,對全面重建南極古植被面貌,揭示南極洲古地理、古氣候演化以及岡瓦納古陸裂解對全球氣候演化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堅強的她,花甲之年登南極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的古植物學家、研究員李浩敏老師被屬狗的同事戲稱為“狗堅強”。因為她也屬狗,意志堅強,而得此稱號。
李浩敏老師畢業于前蘇聯莫斯科大學地質系,曾獲得美國耶魯大學生物系布朗獎學金,在該系和該校的匹堡德博物館做訪問學者,曾任國家南極科學考察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和中國古生物學會古植物專業委員會第一、二、三屆理事。她外表和善文雅,說話面帶微笑,可是卻有一顆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心。說起她的堅強,首先表現在學術上。年輕的時候,她立志努力,以填補國內古生物學研究空白領域為己任,在大學期間選擇了當時國內尚無人研究的新生代古植物學作為自己終身奮斗的目標。新生代植物研究被業界認為是難啃的骨頭,因為新生代植物和現代植物更為接近,要對化石正確地研究鑒定,需要更多現代植物學基礎。李老師治學嚴謹,從野外化石采集、到室內資料整理鑒定、再到論文撰寫發表,每一步都認真仔細,一絲不茍。對于化石屬種的鑒定,只要有一點不清楚的地方都不輕易發表。她從1988年開始研究中國國家南極科學考察隊采集的南極植物化石標本,南半球的植被面貌和北半球迥異,這對于一直研究北半球古植物的李老師無異于“小轉行”,但她克服一切困難,對此逐漸熟悉,陸續發表了多篇有價值的研究論文,對南極古植物研究做出了重要貢獻。
功夫不負有心人,1992年11月—1993年3月,李浩敏老師被選派參加第九次南極科學考察,當年,她已經58歲。當李老師接到通知的時候,她激動地說:我做夢也沒有想到能在年近花甲之時踏上南極科考之旅。她也曾擔心自己的身體能不能承受任務之重,但是想到去南極實地考察能采集更多化石,可以更深入研究,,機會難得,于是鼓足勇氣 ,毅然前往。南極在全球系統中地位至關重要。植物化石對南極古植被和古氣候的研究工作意義重大。在南極考察期間,李浩敏老師不畏艱險,克服冰雪、嚴寒和狂風的襲擊,抓緊時間采集化石。她深知,對科學研究來說,化石多多益善。她登上化石山,手握冰鎬和地質錘,鑿開冰層和巖層,把一件件沉睡在極地的植物化石采集出來,讓它們重見天日。一次雨天李老師從濕滑的冰坡上跌滑下來,摔倒時手中的地質錘差點砸到眼睛,額頭頓時腫起了大包,她孤身一人,強撐著爬起來,用冰鎬鑿洞,踩著洞一步步挪到營地,身上還背著沉重的化石,她的化石背包最重的一次是56斤。由于奮力工作,考察結束的時候,李老師采集到了不少高質量的化石標本,那些大而完整的植物化石對于解決研究鑒定中遺存的疑難問題起到重要的作用,南極精神中的“拼搏”在李老師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個人經歷
1960年畢業于前蘇聯莫斯科大學地質系,同年進入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從事古植物學研究至今。1983-1984年獲得美國耶魯大學生物系布朗獎學金,在該系和該校的匹堡德博物館做訪問學者,1988年起,開始研究中國國家南極科學考察隊采自南極的植物化石標本,1992-1993年參加中國第九次南極科學考察隊長城站夏季科考。曾任國家南極科學考察第二屆學術委員會委員和中國古生物學會古植物專業委員會第一、二、三屆理事。
相關科學成就
李浩敏主要從事新生代古植物學研究,在對中國國家南極科學考察隊采集的化石標本研究中發表多篇重要論文,對全面重建南極古植被面貌,揭示南極洲古地理、古氣候演化以及岡瓦納古陸裂解對全球氣候演化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在新生代植物研究方面成果卓著,發表論文(含科普作品)60多篇,包括對熱帶被子植物龍腦香科化石的深入研究,并鑒定描述了一個新種,這是該科化石在世界范圍內的首次重要發現。
生活圖片
發布時間:2017-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