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立中:“生活方式的城鎮化”是未來必然趨勢
- 作者:
- 安徽新天源建設咨詢有限公司
- 最后修訂:
- 2020-11-17 11:27:39
摘要:
談到我國城鎮化現狀,一組數據常被提及——2019年,常住人口城鎮化率60.6%,戶籍人口城鎮化率44.4%?!皟陕省辈罹?6.2%,意味著有2.27億在城人口,實際上還是農民身份。
這便是“土地城鎮化”快于“人口城鎮化”矛盾,在數據上的具體體現。
過去,不少地方更多把城鎮化的關注重點放在城市土地擴張和空間擴大方面。大量農民工及其隨遷家屬雖然進入城市,但受戶籍限制,并沒有在教育、就業、醫療、住房等方面享受到城鎮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務。
根據剛剛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接下來,“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仍然是重中之重的任務。
以人為核心,意味著“城鎮化”不再簡單地等同于征地拆遷,不再過多與GDP增速掛鉤,而是注入了民生福祉、市民待遇,逐漸有了更多的溫度。
近期,北京大學社會學系前系主任謝立中在土地城鎮化、人口城鎮化之后,提出 “生活方式城鎮化”的長遠方向。
在他看來,未來并不會所有人都到城市居住,在鄉村居住的那3-4億人,同樣應該過上城鎮化的生活方式,無論是工作、生活還是消費。無論是在城市或是鄉村居住,沒有像今天這樣有經濟、地位上的重大差別。如此,才能讓人在城鄉之間流動,形成理想的城鄉格局。
以下為謝立中演講摘編:
首先解釋一下什么叫“生活方式的城鎮化”。
這個概念應該是相對于“土地城鎮化”和“人的城鎮化”這兩個概念來說的。
所謂土地城鎮化,就是將特定的土地由非城鎮用地轉變為城鎮用地,通過城鎮土地面積的增加來推進城鎮化。
人的城鎮化,就是將更多的人由非城鎮人口轉變為城鎮人口,通過城鎮人口的增加來推進城鎮化。
這其中一個很核心的地方,就是要把戶籍人口城鎮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之間的差距縮小,讓農業轉移人口享受跟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不僅安居,還要樂業。
“生活方式的城鎮化”,就是要將更多空間范圍里居民的生活方式由非城鎮生活方式轉變為城鎮生活方式。
這個“居民”,不管他是生活在傳統意義上的城或鎮,還是生活在所謂的村或鄉的空間,都要讓他從非城鎮的生活方式轉變為城鎮生活方式。通過生活方式的轉變、擴展,來推進城鎮化。那些人可以不居住在城或鎮里,但是他的生活方式要和城或鎮的人是一樣的,這就叫作“生活方式的城鎮化”。
“生活方式的城鎮化”的重點,不在于增加城鎮土地,也不增加城鎮人口,而是盡可能使更多的居民過上城鎮化的生活方式,包括工作、生活、消費、休閑等。
“生活方式的城鎮化”是一個未來的方向,但是從現在就要開始考慮,因為這不是一兩天就能完成的過渡。我們要未雨綢繆,加強對生活方式城鎮化的理論和對策研究。
再過十多年,當城鎮化率達到70%左右之后,大約4億左右的人口無法進入城市安居樂業,這些在農村生活的人怎么辦?
這是我們要提前考慮的問題。我們是不是應該想方設法創造各種條件,讓他們也能過上城市的生活?這就是“生活方式的城鎮化”,它有著重要的經濟意義和社會意義。
“生活方式的城鎮化”應該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
城鎮化是傳統工業化的結果,隨著經濟社會形態逐漸從工業化向后工業化轉變,必然會出現從城鎮化向逆城鎮化以及生活方式城鎮化轉變,這里有三點依據:
必然性。城鎮化是傳統工業化的結果。傳統類型的工業化要求人口集中,才會出現延續幾百年的城鎮化趨勢,但是后工業化并不要求人口一定要集中在城或鎮里面,所以隨著后工業化到來,必然會出現一個從人的城鎮化到逆城鎮化、再向生活方式城鎮化的轉變。
必要性。對中國這種人口眾多的國家來講,有一個理想的城鎮化率,這個理想的城鎮化率可能沒有辦法達到像歐美國家的比例。
曾經有人預測,中國的城鎮化率最高能夠達到90%,甚至更高。它的依據是,美國達到了,我們也有可能達到。我認為,這個依據可能是有問題的,因為美國是先發達國家,它以百分之四點幾的人口,創造了世界近25%的GDP,所以他可以用這個經濟增長來支撐高比例的城鎮化。但中國人口眾多,又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很難達到這樣的城鎮化比例。
我曾經做過一個數據模擬,從現在開始到2050年,如果未來30年年均GDP增速保持在6%左右,我國理想的城鎮化率到2050年能達到大概70%左右。
按照最樂觀的預測,30年后我國的人口總量可能維持在14億或降到13億左右。也就是說,到2050年能夠讓10億左右的人進入城市生活,但始終會存在3-4億人口不能變成城市的常住人口。
所以,我們得想辦法讓這些人在鄉村也能過上城市化的生活方式。包括工作、生活、消費,這就涉及到交通、醫療、教育、居住環境、福利等領域的配套完善。我們需要研究清楚城鎮化生活方式的具體內涵,找到城鄉生活方式的差距,彌補政策、基礎設施等方面的落差。不是說把人拉到城鎮,才可以過上城鎮化的生活方式,才能安居樂業。
可行性。城鎮化率達到一定程度后,促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也使得以傳統農業生活方式為特征的農村向以現代城鎮生活方式為特征的鄉村轉變,這樣一來,生活方式的轉變就具備了可行性。